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资讯

华青园学子生活掠影之三十三

2022-12-09 12:48:29

   知行合一 行稳致远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华青学子生活掠影之三十三

知行合一”这个成语,源于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理论,原本的思是:遵循内心的良知,便能达到宁静于内、无敌于外的境界。

而现今,人们通常把“知行合一”解释为:认识事物的道理并且能够在现实中恰当运用,即:“知”“行”密切结合,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,人生才能有所成就  

行稳致远”这个成语,出自于《礼记·表记》,意思是:若想走得远,必须脚踏实地走得稳,这样,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读书如此,做事如此,创业如此,官场仕途无不如此……

作文课上,语文老师把“知行合一”与“行稳致远”这两个词语(成语)联合在一起,要求港澳台侨班的学生写一篇议论文,谈谈各自对这八个字的理解。

作文批改完毕,选出其中的两篇与大家分享。

华青园学子佳作之六十五

 知行合一 行稳致远  

 港澳台侨联考生 唐海仪 

image.png  

   展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画卷,回顾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,可以看到无数开路先锋艰辛探索、身体力行的光辉事迹,这些历尽艰难困苦的光辉事迹启示我们:任何美好理想,都不可能一蹴而就、唾手而得。建党初期必定是筚路蓝缕,建党过程中必定要艰苦奋斗,而取得成果、巩固成果则必得慎始敬终,永保初心。

由此我想到:一百年后的今天,我们青少年也应该向革命老前辈那样,笃志好学,躬行实践,以“知”为帆,以“行”为桨,这样,我们的人生之船才能做到行稳而致远。

 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:“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;行之愈笃,则知之愈明。”

“知”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思想和理论,它是“行”的基础和前提;“行”则是指应用理论知识所进行的实践活动,“行”能检验“知”并促进“知”的深化。没有深刻的“知”,就如同莽夫一般,不能行稳;没有“脚踏实地”的“行”,就如同纸上谈兵,不能致远。知行合一,才能明方向,晓意义,坚定不移定方案,行得稳,走得远。

  明代政治家、"开国文臣之首"宋濂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,小时候家境贫寒、衣食不给却“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”,抄书读书居然成为一代大儒并参与国家政事。可见,若想行稳致远,必得先有“知识”,没有知识,哪里谈得上“行稳致远”呢?

image.png 

  陈景润家境贫寒,曾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,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,而是自强不息,利用晚上时间自学数学,而且在清华大学旁听,最终因解答著名的“哥德巴赫猜想”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甚至让全世界为之震惊。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:“知识是引导人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。”如果他们不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,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成就。正是潜心笃志,日旰忘食地努力钻研,才让他们改变了命运,成就了不凡的事业。

  所以,晴耕雨读,博闻强识,便是给人生之路起跑、助力,这样,便可使自己行稳致远。

  想要行稳致远,还必须身体力行,理论联系实际,杜绝虚夸张扬,杜绝知行脱节。

image.png 

 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,年轻时学兵法,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。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,在长平之战中,只知道根据兵书布阵指挥,全然不知因地制宜、灵活变通,导致全军覆没,自身丧命

  反观苏东坡,他不迷信书本,通过亲自来到石钟山实地考察,发现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记载的简陋,批判李渤的愚昧无知。屠呦呦在北京大学潜心苦读,经过几百次的实验,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,最终,她的医学实验成果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证,从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”。 

正如《荀子》所言: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”,他们用行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,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光彩。

image.png 

  俗话说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
 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实践,实践的目的是造福社会并实现人生价值。在我看来,知识是“虚”的,行动是“实”的,有了知识,付诸行动,认真实践,这才是读书人的“正道”,这样做才能让人生之船行稳致远。

  我们青少年生逢盛世,重任在肩,学习知识的平台无比广阔,发挥特长的机遇不可谓不多。我们肩负的责任就是:用知识充实自己,用行动凝聚力量,助推中国号“巨轮”乘风破浪,行稳致远!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2022年12月10日

华青园学子佳作之六十六

知行合一 方能行稳致远

港澳台侨联考生 李倚娴 

image.png 

   毛泽东曾在诗词中写道: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”

  雄关如铁,却能越过,为什么?因为有魄力,因为行得正,行得稳,如此才能越过雄关,达到行动的高远目标,即致远。何为“行稳”,意为务实,稳扎稳打而不急于求成,亦指心静心安,坚定目标不为外界所惑。青春可以鲜衣怒马,但躬身谨行,暮鼓晨钟也需常敲耳畔,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!

    唐代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,文笔流畅,被赞为“神童”,虽才华横溢,满腹经纶,却屡遭贬谪,不得重用,后人评价其“虽有才华,却浮躁浅露”,只因恃才傲物,未能脚踏实地,行稳致远,最终时运不佳,英年早逝。可见,做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,方能稳稳当当,通向成功之路。

南北朝时期的刘义隆企图建立像“封狼居胥”那样的丰功伟绩,却因“元嘉草草”,最后落得个“仓皇北顾”的可悲下场。唐庄宗消灭敌国,完成霸业,意气风发,却因宠爱伶人,沉溺享乐,身死国灭,被天下人嘲笑,何其悲哀!其心不定,忘记初衷,终不能行稳致远。希腊国王曾向科学家阿基米德请教快速学习数学的方法,却被告知“数学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”,可见,唯有脚踏实地,方能获得成功。

image.png 

   王阳明在《传习录》中讲道,“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。”

  《唐诗杂论》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,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后的心血结晶。他在这本书中,以诗人的角度看待诗歌、研究诗歌,多所卓见。这部著作是闻一多先生于20-30年代向古代典籍深入钻探,潜心贯注,锲而不舍,终于结成的硕果。只因他对“知行合一”有了深刻的理解,并由此不懈努力,从而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。

  “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”,高举知行合一的信念火炬,脚踏实地,忠贞不渝,锲而不舍地去穿过并征服所有坎坷泥泞与寒冷坚硬的大地,方能领悟真知,踏上如同星辰大海一般的远方征程。
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;万里江海,积于小溪。物如此,人亦然,持之以恒,坚定本心,便能行稳致远,铸就辉煌!

image.png 

 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遭到失败后,并没有心灰意冷,而是脚踏实地,卧薪尝胆,忍辱负重,总结教训,并率先在本国鼓励耕织,富民强国,最终成就“三千越甲可吞吴”的传奇。惨痛的教训是勾践的“知”,从头再来是勾践的“行”,知与行紧密结合,才使他一步一个脚印,得以复国灭吴,报仇雪恨!

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没有艰苦卓绝的锤炼,怎得锋利无比的宝剑?没有寒风的凛冽刺骨,怎 能嗅得梅花的扑鼻芳香?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的背后是林鸣团队被拒绝后攻坚克难的坚定;“禾下可乘凉”这个美梦的背后是袁隆平院士在稻田中一生的坚守;若不是中国航天人的脚踏实地,怎可见“天问”问天、“祝融”探星、“北斗”导航、“嫦娥”奔月?

image.png 

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,既然目标高远,就必得知行合一,艰苦奋斗,稳扎稳打!

人生的过程就像棋局中的“蓄势”,目标长远,缓慢积累,步步沉淀,脚踏实地,方可在关键时刻展翅高飞,一鸣惊人!

 岁月的长河源远流长,且波涛汹涌。成就大业者,必得持之以恒,方能厚积薄发。延续轩辕古藤,企盼华夏新枝,坚持知行合一,方可行稳致远,成就事业与人生的耀眼辉煌!

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12月10日

 


标签

下一篇:华青园学子佳作第38期2023-02-27

最近浏览: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